Friday, 26 September 2025

《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

第一章 被没收的话语

中世纪时女性被禁止独身,不想结婚也不想进修道院的女性自愿闭关,她们被称为隐居女。她们靠他人救济生活在狭小且不见天日的封闭塔楼房间,生活条件极低。她们经常被视为圣女,会被征求意见、向上帝传话或帮助解决冲突。她们因为决定不与男人同居结婚组建家庭而付出及其沉重的代价。除了选择做隐居女,不想进入婚姻和生育的女性还可以选择进入修道院献身上帝。献身上帝给女性换来学习、教书和与男性通信的权利,在禁欲变成惩罚之前它是女性解放的一种手段。

退出爱情世界减少很多麻烦和自我折磨,节省很多时间可以用来思考。女性时间不由自己决定和改变,比如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时间跟随身体事件产生周期性改变(比如月经周期、发育、怀孕、流产等等)。女性时间是悲剧性的,由一连串事件带来让人无法逃脱的情感强度。

身为老女孩很难摆脱社会耻辱感,网络和流行文化里老女孩的形象都比较负面。只有一种情况能成为主角,就是这个老女孩只是临时的,要经历绝望,羞辱,最终获得奖赏,摆脱了差点成为老姑娘的境地。而没有通过考验的真正的老姑娘形象就得是破旧的、刻薄尖酸颓败甚至疯狂的,因为得不到婚姻最终付出了被社会放逐并孤独痛苦的代价。描述浪漫爱情的叙事诗人愿意投身恋爱和成家之业。而现在的想法会更少禁锢,生活可以不朝向特定方向随机发展。

当老女孩的好处就是可以坦率发言甚至口无遮拦,但她们的声音是孤立的,没有组织,没有任何权力。人们是否有意区隔老姑娘的话语,以便更好地支配社会标准?我们至少可以假设自己可以选择不与某人生活在一起,也可以不履行母职,在人生必选题之外找到自我,可以想要不同的东西。

第二章 无耻之嫌

常见的老女孩形象就是cat lady,独居宅女,带点疯狂,各种影视文学作品里的这些贫穷破败精神不正常的形象警示女人不按规矩办事的代价。猫不会完全被驯化,保有独立性,随心所欲并且不在乎主人的意见,这可能是猫的形象和老女孩捆绑的原因,也是老女孩受批评的原因。老女孩的形象是可以轻易识别的令人厌恶,她们必须有明显或隐蔽的缺陷,这样才能解释男人对其没有兴趣的原因。这都是为了表明老女孩和我们不一样,因为我们没有想过成为她们也是一种选择,而不是被迫的境地,似乎正常女人一定会选择婚姻家庭,独身的可怕后果一定是有原因的(自身有缺陷未被选择)。

首先她们要么丑(受诅咒)要么没有努力打扮(懒惰活该),无法进入好女人市场。这种外貌绩优主义渗透到流行文化的各个角落,人们能接受长得丑但不甘心的女人努力变美并获得回报,认为只要主动选择就可以变美。但是有些人只是什么都不做,不紧跟审美也不在乎是否讨人喜欢。

不与异性交往是一个恶名,于是不想与异性交往的人会被人认为是同性恋,而女同性恋也可能被视为罪恶甚至另一种性别。老姑娘/老女孩的含义最初是老处女,现在指未婚未育,这个词在不久以前还和性冷淡相关。性冷淡一词带羞辱性,被男人用来形容在他们面前没有表现出快感或欲望的女人。

老女孩的罪名来自于不需要男人和孩子,而这二者可以换取女性对家长权威的服从。即使是今天,不需要男人仍会被视为对男人的冒犯,她们被认为厌男甚至厌世,或者不喜欢人类(其实只是不需要男的)。她们的存在对有家庭的人也是一种冒犯,揭开了家庭关系有时和爱情无关的事实。

社会将老女孩当作年轻女孩的反面教材,提醒她们什么不能做。Tiqqun提出的“少女”的概念不一定年轻甚至不一定是女,只代表消费社会痴迷青春和欲望的群体,最终自己也沦为商品的一个刻板形象。这个形象和老女孩形成对比,老女孩与众不同(不符合常见的投射框架,超过预设的社会角色,难以成为爱恋对象),无法成为任何投射的支撑。而投射以及无视被投射者的现实构成最强烈的爱(人们的爱往往只是内心幻想的投射,为了维持幻想还会忽视对方真实的样貌)。梦中情人是被理想化的投射对象,价值存在于男人的幻想而非本身的真实,是老女孩的对立面。

第三章 陪护与监督

负责陪伴年轻女孩的一般是老女孩,脾气不好,扫兴,维护家庭秩序,守护道德。少女的贞操不只关乎她们自己,也关乎家庭。这些陪护者还要引导少女走向正确的婚姻,哪怕她们自己对婚姻一无所知。老女孩对未婚女孩对监督让她们相信一旦结婚就可以获得自由和欢乐。而这种自由只是幻象,婚后仍存在夫妻关系的监视和束缚,只是形式不同。老女孩虽然是年轻女孩眼中的反面教材,但她们才是唯一没有受到监视的自由人。

18世纪的国王会裁决家庭争吵,而当国王不再插手私人事务后,女性得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家庭/道德舆论)和在公共领域的消失,女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由男人维护。婚姻中“忠诚”和“性义务”的法律意义从过去的保障血统和繁衍转向保障配偶权利。

共同生活是对起始状态达成一致,将自己置于他人“监视”和评判之下,不情愿地保证自己不会改变,否则就是违反了最初的契约。人都是会变的,所以不该将婚姻理解为固化的关系(但我们接受的教育在多方面都不鼓励变化),否则个人的改变会对婚姻造成威胁。婚姻开始时对伴侣了解不多甚至出于幻像,于是婚姻变成赌博,只能希望自己没选错。

与爱的人一起生活就意味着在各方面对他们的福祉负责,以为在驯服野蛮男人的机制中找到自我,却没意识到会失去自己独立的特性。满足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这一过程是自我监督,最终会成为自我的压迫者。但与他人一起生活伴随的照顾和监视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拥有无限时间的独自生活可能面对陷入虚无。独身不需要伟大成就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自由时光,也不见得就能完成可能实现的梦想,承认自己没做到曾说过想做的那些事不是因为婚育等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借口,承认自己为自己的选择和失败负责才是真正的解放。

反对婚姻的理由:婚姻的本质是一种永久关系(性关系和经济关系),而永久性的依赖关系不利于人格的发展。保持爱情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距离。独居只是划定了不受外界影响的边界,并不意味着拒绝爱情。有些活动家更激进一些,主张禁欲或禁酒等,认为这样的纪律有利于实践自己的理想。这种做法有利于思考,思考和学习不必处于任何目的,可以只是为了本身的乐趣。学到的知识不见得给人什么实用性结果,但能创造行动、生活和好奇心。而不论消遣式性爱还是以生殖为目的的性爱都可能阻碍思考,因为这些活动旨在为维持秩序的生活打基础。试图维持内部和谐而创建家庭也会占用脑力,将我们推向安静的顺从。

第四章 钱钱钱

在经济方面,老女孩被视为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依靠家人支援的负担。她们拒绝为了财富结婚而牺牲自由,经济上需要依靠家人,生活受制于家族和社会期待。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婚女性受制于父亲,已婚女性受制于丈夫。资产阶级或贵族妇女不从事有报酬的工作,但有义务为家庭出力。老女孩逃避了这个义务,不生产也不赚钱,即使出身好也会被边缘化。人们眼中的老女孩要么贪婪要么吝啬,总之与金钱关系密切,但可能她们之所以在意金钱,是因为只有钱能让她们继续保持身份。

独居可以防止为了分担生活成本而结合的关系破裂,然后被迫生活降级。有些人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是分开后无法承担独自生活的成本或生活质量的骤降。现代女性相对历史上来说,已经没有对自由的禁锢,但人们依旧遵循旧的模式,伴侣和家庭仍然是金钱和财富关系。

当女性只能通过结婚来增加或保全资产,老女孩就会在遗嘱中被忽视。也因为她们没有后代来继承遗产,于是被认为没有必要分得遗产。

独身在经济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在消费观念上完全自主,不像家庭或伴侣需要为维系家庭关系或照顾家人而花钱,也不用援引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为自己花钱的方式辩护。

在一段关系或家庭生活中维系隐私成本更高(相对于独居来说),于是人们会说服自己在恋爱关系中隐私并不重要。隐私也包括经济上和物质上共同承担生活成本,失去财务隐私。保持财务隐私,同时不监视对方的财务和消费,可以让人更容易的结束一段关系。不把爱当作经济投资,只看作是爱就够了。

第五章 动物性

马尔萨斯的金字塔理论被过度简化为一张缩略图,然后大受欢迎广为流传。其中性需求出现在最底层的生理需求中,于是性需求作为一种生理需求的观点就此明确建立。性作为基本需求的观念流行且深入人心,以至于没有性需求和欲望被视为一种病态。有人会用动物性解释男性的性冲动和行为,但动物其实一年中只有很短的时间用来交配。    

关系中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或压力进行并非出于自己需求的性行为,需要妥协或履行义务。而单身的人虽然无法在有需要的时候满足欲望,但也不必承担任何被迫妥协的负担。

社会普遍认为单身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而且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让步。人们不质疑伴侣和家庭模式,而是不惜代价寻求妥协来维持这种模式。

作者是因为年少时的男朋友车祸身亡,无法走出悲伤,没有能力爱上别人,决定选择独居。

放弃将性当做表达身体的特权,会有助于深刻感觉自己的身体,更能精心对待自己的欲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